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习强国】善于把“铸魂育人”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6日 17:08 浏览次数:

来源:《南京日报》思想理论周刊;“学习强国”南京学习平台

作者:杨博 吴国清 刘蓓

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重任,既要坚持不懈注重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又亟待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殷殷嘱托,切实增强荣誉感、责任感、紧迫感,善于把“铸魂育人”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D49F

雨花台区共青团员代表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观看“青春壮歌——中国青年运动中的雨花英烈”专题展览

摄:曹蔡旻 冯芃

一是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运用唯物辩证法解答“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运用唯物史观解答“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人们思考和回答“世界是什么”“世界从哪里来”“世界与人是什么关系”等问题的必要前提。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以及阐释的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法,也为我们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从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才能科学解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历史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是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社会历史问题,从而透过历史的表象,进一步探寻并发现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

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它们的基础都是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实践为基础,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表述,这句话也被刻在了他的墓碑上:“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活动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强调“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进行理论创造,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和强大的战斗力。

从思想探索史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理论创新,从新发展阶段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特别应该强调,要善于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深刻回答和回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一以贯之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深刻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等,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直接而直观地告诉人们: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涵包括但并不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特别需要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是讲深、讲透、讲活关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侧重点和核心要义,强调“四问”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之问”,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大势下,善于把“铸魂育人”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之问”的侧重点是民族化和本土化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其核心要义主要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不断推进凝心聚力、谋篇布局、攻坚克难的科学理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世界之问”的侧重点是全球性和开放性要求,强调的是世界维度、全球视野。其核心要义主要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中国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不断推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科学理论;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

“人民之问”的侧重点是人民性和发展性要求,强调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其核心要义主要是,在清醒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时代之问”的侧重点是时代性和实践性要求,强调的是战略眼光与实践导向。其核心要义主要是,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不断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

“四问”尽管各有侧重点和具体内涵,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之问”,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都是“道路之问”,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又坚持胸怀天下,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作者:杨博 吴国清 刘蓓


E24C5

Baidu
sogou